四虎精品在线观看-四虎久久精品国产-四虎久久影院-四虎论坛-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级片片

【新華時評】“土”要有根

◆王立彬

從“柞水木耳”到“大同黃花”,近年來在農村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田間地頭、產業園區,調研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提出“做好‘土特產’文章”,為以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進一步提供根本遵循。

做好“土特產”文章,根在水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作為社會發展的地理空間和物質載體,山水林田湖草沙既是對我國多樣化生態系統的表述,也是對我國多樣化農業生產系統的概括。從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到江漢平原,從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到四川盆地,從黑土地、黃土地到紅土地,從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的氣候、土壤、水源形成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獨特的物產,這是特色農業的自然之根。把這個“根”留住、扎牢,就要以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鄉村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做好“土特產”文章,根在農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民最懂農業,土生土長的勞動者最了解自己這一方水土。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要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堅持立足“大國小農”國情農情,在引導資本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同時,使農戶更好地參與收益共享,從生產種植到加工物流,不能把農戶從產業鏈中擠出來。要因地制宜,促進廣大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特別是要保護、發掘、培養更多“土專家”“田秀才”,使他們成為致富“帶頭人”,使鄉土人才、鄉土物產真正“富”鄉土。

做好“土特產”文章,根在文化。凝聚了生產者心血和消費者情感的土特產,既滿足衣食住行的物質需求,也滿足鄉土鄉愁的精神需求。土特產的發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產史,也是一部鄉土文化史。從故鄉的一袋米面到一瓶白酒黃酒、一盒紅茶綠茶,從一方絲綢、刺繡到一塊蠟染,從地域標識、制作方法到包裝設計,無不滲透著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喚起的是鄉愁,濃縮的是鄉思。

從生產過程到消費過程,億萬種土特產的涓涓細流,匯聚起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洪流。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編輯:黔江編輯1
    網絡新聞部:023-79310379 廣告聯系:13983562888 技術:023-79310379
    網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消息 廣告聯系QQ:37771497 點此給我發消息 技術QQ:9663649 點此給我發消息
    武陵傳媒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11002633號-1  《互聯網出版物許可證》(證件號:新出網證[渝]字013號) 重慶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232016003

渝公網安備 500114025000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