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精品在线观看-四虎久久精品国产-四虎久久影院-四虎论坛-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级片片

重慶黔江:從“新”出發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蓬江食品實驗室

▲科瑞南海控制室

▲三磊玻纖參展JEC法國巴黎國際復合材料展覽會

▲在黔江區工業園區三磊玻纖公司生產車間,工業機器人在搬運玻纖產品。攝/楊敏

核心提示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重慶將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如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落點在哪里?未來方向在哪里?一連串的思考已在黔江大地轉化為闊步前行的動力。

“新質生產力是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我們從構建‘2366’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出發,用好數字技術、推動科技創新、布局未來產業,形成全區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組合拳’。”黔江區相關負責人說。

數字賦“新”能 提升傳統產業形成“支撐點”

去年以來,在黔江區擁有20多年發展歷史的重慶市蓬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蓬江食品”)堅定地走上了數字化轉型之路。

作為全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的龍頭企業,蓬江食品的產品涉及肉制品、豆制品、泡菜榨菜、白酒、茶葉5個系列200余個單品,擁有自主發明專利8項、外觀專利1項,注冊商標27個。2023年,產值同比增長5.5%。

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掀起浪潮,蓬江食品將發展目標瞄向發掘更廣的國內市場。“為此,我們多次組織團隊到東部地區學習考察,公司以往的生產模式必須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迫在眉睫。”蓬江食品相關負責人說。

近日,走進蓬江食品正在建設的年產2萬噸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現場,1號車間、2號車間的儲藏線共有200余口窖池,單個窖池可以投放約150噸青菜頭,少量窖池正在開展投放作業,而正在實施地坪作業的3號數字化車間便是整個項目建設的關鍵點。

據介紹,該項目于去年6月啟動,項目總投資7950萬元。其中設備的投入就達2000多萬元。“我們通過全國公開招標、現場實地考察,最終到上海和深圳采購了181臺/套行業先進的全自動包裝機、自動化傳輸設備。”蓬江食品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設備不僅可以使生產線的產能提升1倍,更重要的是能夠生成有價值的數據。

數字建設,重在發揮數據價值。在完善設備“硬件”的同時,蓬江食品同步搭建數字化“軟件”能力,于去年7月開始與市場上的科技公司合作,實施數字化裝備應用、信息集成能力建設,未來將逐步實現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及追溯,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管理數字一體化。

類似蓬江食品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實踐在黔江本地企業中越來越多。

“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本地的傳統產業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力,激發了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黔江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全區立體推進轉型升級指導服務,計劃三年分三批次為全區規上制造業企業免費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工作。通過“一對一”咨詢診斷服務,結合企業自身需求,專家組按照行業智能化診斷評估體系進行了現場評審,幫助企業找準問題短板,明確改造重點,助力更多的企業加快上云上平臺。其中,第一批已于去年8月啟動,完成了鋁晟新材料、京宏源公司、三磊玻纖、蓬江食品、衡生膠囊、科瑞南海等6家企業評估工作。

科創出“新”品 壯大新興產業尋找“突破點”

3月2日,重慶三磊玻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磊玻纖”)一行4人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出發,抵達北京后再轉飛巴黎,前往歐洲參加2024年JEC法國巴黎國際復合材料展覽會。

“這是全球新材料產業的重要商業交流活動。”三磊玻纖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行除了參展,團隊還將走訪多家長期合作的海外客戶,努力拓寬國際業務。

新材料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去年黔江區規上工業實現產值168.9億元、同比增長14.1%。新材料產業(鋁合金、纖維及復合材料),占規上工業總產值32.7%,成為拉動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成立于2015年的三磊玻纖正是黔江區玻纖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據介紹,三磊玻纖是一家以研發、生產、銷售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為核心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為了準備此次展會之行,三磊玻纖早在去年12月便將十幾個品種的樣品材料發往歐洲。“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有著不同的客戶需求,比如我們面向海外客戶重點推薦噴射紗、小號紗等產品,透明瓦則是為滿足國內市場而研發的一款產品。”三磊玻纖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早在2018年,公司便組織內部的研發人員、質量檢測人員、生產線工藝員等一起開展透明瓦技術的綜合攻關,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資金近千萬元。“這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好評,最高時可以賣到每噸1萬多元。目前,我們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透明瓦生產企業。”三磊玻纖相關負責人說。

去年,黔江區圍繞打造“50億級玻纖主導產業集群”目標,指導三磊玻纖公司建成12萬噸EC-R無堿玻纖生產線,企業產能從8萬噸增加到20萬噸,產能位居全球第十、全國第八。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新質生產力的‘立’,不是原有產業的簡單退出,而是在原有產業的基礎優勢上深化迭代,以科技創新來引領更多具有辨識度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加快發展。”黔江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當前,黔江區全力培育高質量創新主體,先后出臺《黔江區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財政金融政策》《重慶市黔江區高質量孵化載體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鼓勵、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文件措施,有力地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

去年,黔江區新培育科技型企業184家、高新技術企業27家,數量均保持渝東南領先;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孵化平臺3家,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0.9%。預計到2027年,根據黔江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實施方案(2023—2027年),將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科技型企業1000家。

引才添“新”力 聚焦前沿領域找準“發力點”

1月,重慶黔江武陵山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以下簡稱“聯合研究院”)的張同存教授團隊又取得新的研發進展:靶向CD99的CAR-T細胞注射液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CD99+骨或軟組織肉瘤,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

聯合研究院的建立是黔江區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的關鍵落子。去年3月,聯合研究院在黔江區政府的推動下,由武漢科技大學、武漢波睿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黔江中心醫院、黔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黔江食品藥品檢驗所共同組建,并正式掛牌。

“近年來黔江明確將生物醫藥作為重點產業發展,擁有科瑞南海制藥、衡生藥用膠囊等一批本地優秀企業。聯合研究院的加入重在導入與黔江生物醫藥產業相關創新資源,建立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為產業創新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聯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去年3月,在黔江區政府會議室,聯合研究院院長張同存(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開展了一場關于“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產業鏈及相關產業前景”的講座,對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分類進行了詳盡介紹,提升了當地生物醫藥產業鏈相關人員對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認識。

人才的集聚會帶來“強磁場”效應。比如,聯合研究院現有博士后工作站,今年將接收博士后2人;作為武漢科技大學實習實踐基地,聯合研究院已接收碩士研究生實習生5人、本科生3人;聯合研究院與武漢科技大學在黔江當地開設同等學力申碩教學點,2024年招收生物學專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專業共30余人,為培養黔江地區人才提供助力;武漢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派遣8名專家到黔江區開展工作……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聚集黔江區和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科技創新發展和人才資源聚集,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兩翼’。面向未來產業,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黔江區相關負責人說。

聯合研究院的快速發展是黔江高質量發展向“新”發力的生動案例。為了進一步強化“2366”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科技人才支撐,黔江區堅持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斷優化科技人才服務政策,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黔江區英才服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擴大黔江英才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打破學歷、職稱等限制。去年,面向全國引進教育、衛生等領域專業人才933名,聘用退休“雙高”人才90名,建成渝東南規模最大的人才公寓。

陽春三月,黔江區阿蓬江畔上千株緋櫻相繼綻放,長達5公里的絢麗花帶與波光粼粼的江水交相輝映,如詩如畫。春無遺勤,秋有厚冀。在新質生產力牽引下,黔江這座產業之城、創新之城、活力之城將奔赴充滿無限希望的未來,書寫更多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劉茂嬌 孔德虎 圖片由黔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黔江編輯2
    網絡新聞部:023-79310379 廣告聯系:13983562888 技術:023-79310379
    網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消息 廣告聯系QQ:37771497 點此給我發消息 技術QQ:9663649 點此給我發消息
    武陵傳媒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11002633號-1  《互聯網出版物許可證》(證件號:新出網證[渝]字013號) 重慶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232016003

渝公網安備 500114025000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