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精品在线观看-四虎久久精品国产-四虎久久影院-四虎论坛-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级片片

三步走!我國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出爐

7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李聰(上)、葉光富(下)在空間站組合體艙外作業的畫面。(新華社資料圖片)

2027年空間科學研究水平整體躍升;2035年重點方向躋身國際前列;2050年重要領域國際領先,成為世界空間科學強國。

10月1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了《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提出我國空間科學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

為什么要制定這一規劃?

“空間科學是航天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探索宇宙奧秘、拓展人類認知邊界的同時,也有力帶動空間技術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說,近年來,我國空間科學進入創新發展的“快車道”,但與世界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為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我國凝聚全國空間科學領域專家學者智慧,歷時2年多,編制了《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相關領域的5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規劃編制。

“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將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依據,有助于進一步統籌國內相關科研力量、凝練部署重大科技任務、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從而使我國在有基礎、有優勢的領域盡早取得世界級重大科學成果。”丁赤飚說。

規劃部署了哪些空間科學研究內容?

丁赤飚介紹,規劃提出了我國擬突破的“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5大科學主題和17個優先發展方向。

“極端宇宙”主要是探索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揭示極端宇宙條件下的物理規律。

“時空漣漪”主要是探測中低頻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與時空本質。

“日地全景”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陽和日球層,揭示日地復雜系統、太陽與太陽系整體聯系的物理過程與規律。

“宜居行星”主要是探索太陽系天體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開展地外生命探尋。

“太空格物”主要是揭示太空條件下的物質運動和生命活動規律,深化對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等基礎物理的認知。

規劃還形成了我國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路線圖。

至2027年,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探月工程四期與行星探測工程,論證立項5至8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

2028年至2035年,繼續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載人月球探測,論證實施國際月球科研站等科學任務,論證實施約15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

2036年至2050年,論證實施30余項空間科學任務,重要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空間科學是航天國際合作的主渠道,和平利用外空關乎全人類的福祉,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說,我們將深入推動多種形式的空間科學國際合作交流,讓空間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造福人類。(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編輯:
    網絡新聞部:023-79310379 廣告聯系:13983562888 技術:023-79310379
    網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消息 廣告聯系QQ:37771497 點此給我發消息 技術QQ:9663649 點此給我發消息
    武陵傳媒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11002633號-1  《互聯網出版物許可證》(證件號:新出網證[渝]字013號) 重慶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232016003

渝公網安備 500114025000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