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精品在线观看-四虎久久精品国产-四虎久久影院-四虎论坛-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级片片

【這方風景】蝶變麒麟

◆熊定質

過去,它盡管擁有一個祥瑞的名字,卻依舊貧瘠荒涼;如今,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麒麟村已脫胎換骨、破繭成蝶。

仲冬時節,我們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來到位于麒麟蓋南端、海拔1500米的黔江區阿蓬江鎮麒麟村。翻上山蓋,車輛在另一條平坦的水泥公路上疾馳,這條聯通南北的公路是全村的交通動脈。

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滿山遍野被風霜雨雪染得色彩斑斕的樹葉更加嬌艷動人;那一排傲然挺立在山梁上的風電塔銀光閃耀,長長的扇葉不知疲倦地旋轉著,持續發出“嗡嗡”的吟唱;那一片藍色的光伏板在麗日藍天映襯下愈發光彩奪目。一些村民或在煙田中挖烤煙秸稈、清理雜草,或開著微耕機翻犁土地,爭在春節前犁完,借用雪凌凍死土壤中的病菌。

不經意間,我們來到村子最南端的“龍頭”上。此時頓覺豁然開朗,佇立俯瞰,大河口電站的大壩庫區像一塊巨大的翡翠閃耀在群山間,黔江區鵝池鎮、彭水縣梅子埡鎮,酉陽縣浪坪鄉、廟溪鄉、蒼嶺鎮、雙泉鄉等鄉鎮境內蒼蒼莽莽的崇山峻嶺、縱橫溝壑盡收眼底,豪邁之情油然而生。此時我不禁想起“詩圣”杜甫《望岳》中的兩句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綿延數十公里的麒麟蓋山脈像一條奔騰的長龍盤踞在武陵山腹地阿蓬江西岸。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瑞獸,與龍、鳳、龜、貔貅并稱五大瑞獸。相傳在很久以前,頗具神力的麒麟大仙受玉皇大帝派遣企圖拯救當地貧病交困的山民,它竭盡全力使出渾身解數終未如愿,羞愧無比、黯然神傷的它在山脈南端化作一座酷似麒麟的美麗山堡,位于重慶市黔江區境內的麒麟蓋、麒麟村因此而得名。

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麒麟村村民仍然被貧困這副枷鎖禁錮著。那時候,村民們在生產隊的組織下從事集體生產,干活站排排、扎堆堆,干好干孬一個樣,過著憑出工勞日記工分混日子的大集體生活。

山蓋者,高山上的平壩也。在河壩往上看,逶迤的山蓋宛如一道陡峭的“薄刀梁”,走近之后才發現蓋上的土地相對比較平順,槽土、梯土較多。盡管如此,由于當時運行體制上吃“大鍋飯”,沿襲傳統的耕作模式,生產效率差、單產低、效益不好,一個整勞力辛苦勞動一整天,記十分工分,僅值一、兩角錢。人口多勞力少的家庭除享受基本口糧外,一年到頭不僅分不到一分錢,還得倒給生產隊補錢;春荒時節靠政府供應春荒糧渡難關。一些家庭為了維持家庭運轉,不得已砍柴背到幾公里外的集鎮上賣了貼補家用。

常言道: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地方貧窮,當地男人的婚姻大事就分外令父母心焦勞神。蓋上的女娃留不住,河壩的女娃不愿上蓋,因此部分農戶還存在訂娃娃親、換親、近親結婚等陋習。一些人為了成家,不得已到其他鄉村當上門女婿。盡管如此,當地的單身漢依舊一波接一波。

山蓋人日子過得清苦,比山里的黃連還苦呢!頭腦靈活的歌師傅卻喜歡編唱山歌來抒發自己的酸甜苦辣——

黃沙頂上真黃沙,

紅苕洋芋包谷粑。

早晨只望鋤頭脫,

下午就盼太陽落。

“大鍋飯”里干貨少,

饑荒時節靠國家。

要想吃頓大米飯,

除非右客生娃娃。

這首遠近傳唱的山歌形象生動、朗朗順口,是當時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麒麟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包產到戶),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廣大農戶十分珍惜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承包地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做出了令自己都吃驚的業績。

充實“糧柜子”。在糧食生產上,餓怕了的村民們逐漸轉變了廣種薄收、“盆大刮得來稀飯”的傳統種植觀念,推廣應用雜交玉米、水稻良種和地膜玉米、肥球玉米、雜交水稻規范化栽培技術等實用技術,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妥善解決了溫飽問題。年逾古稀的村民董仕華深有感觸地說:“說老實話,土地下戶后,五六戶的糧食總產就要抵以前整個生產隊的產量。”

鼓起“錢袋子”。村民們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烤煙生產。在政府和煙草行業的引導支持下,推廣普及良種良法,收到良好效果。煙電、煙路、煙水、烤房、農機等配套設施的完善,極大地改善了生產條件,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生產實踐中優勝劣汰,土地逐漸向種煙能手集中,涌現了一批種植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的家庭農場。該村逐漸成為黔江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的基地村,還獲得了“全市烤煙生產第一村”的殊榮。“今年,我村57戶煙農種植烤煙3960畝,產量47.52萬公斤,產值1473.12萬元,戶均產值25.84萬元。”聊起烤煙產業,村支部書記阮文舉如數家珍。幾年前,政府引進企業在村里流轉土地700多畝建起光伏電站。建設期間,當地村民積極配合、支持業主建設,確保施工順利進行。電站建成投用以來,占地農戶每年獲得流轉費(租金)35萬多元。在土地壩、高尚壩,集中成片的藍色光伏板與麗日藍天交相輝映,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吸引不少人前來游玩。

這兩年,政府引進大唐公司進村發展風電產業,涉及占地、搬遷的農戶獲得了相應的補償,有的農戶因為房屋拆遷一夜成為百萬富翁。山梁上與白云爭輝的“大風車”不知疲倦地轉動著,不僅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當地還成為游客的打卡地。

脫貧致富路上決不落下一戶!這是政府對群眾擲地有聲的承諾。麒麟村在實施脫貧攻堅戰略中,逐戶落實了幫扶責任人,針對各自的致貧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幫扶。政府和相關部門從住房、教育、醫療、飲水安全、勞務輸出、基礎設施建設、實用技術培訓、產業發展等方面“對癥下藥”、精準發力,當年34戶貧困戶130人一舉甩掉貧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

當年的貧困戶中有8戶成為烤煙種植、豬牛養殖大戶。脫貧戶方長安在鎮政府幫扶和煙草公司的支持下,成為年種煙100畝的大戶,僅烤煙一項年產值就達37萬元。方長安深有感觸地說:“我能夠有今天,除了個人努力外,全靠黨的政策好和政府、行業的大力扶持!”

村里不少富起來的村民不僅在本地修建了新樓房,購買了小轎車,還在黔江城里購置了商品房,成為農忙季節在村里搞生產,農閑時節住城里的“兩棲”農民。麒麟村的滄桑巨變激活了歌師傅的創作靈感,一首新民歌在山蓋上傳唱——

改革開放四十年,

過去舊貌換新顏。

“金葉”鋪出致富路,

收入一年勝一年。

光伏藍板能發電,

“風車”轉動聚財源。

破舊木屋拆除了,

家家都把“洋房”建。

富民政策催我跑,

鄉村振興沖向前。

如今,宜居、富裕、和諧、美麗的新農村畫卷已見雛形,村民們正著手規劃發展以氣候、風景、特產為賣點的鄉村旅游產業。麒麟村的蝶變,是黨的好政策,是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鼎力支持,是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的必然結果。



編輯:
    網絡新聞部:023-79310379 廣告聯系:13983562888 技術:023-79310379
    網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消息 廣告聯系QQ:37771497 點此給我發消息 技術QQ:9663649 點此給我發消息
    武陵傳媒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備11002633號-1  《互聯網出版物許可證》(證件號:新出網證[渝]字013號) 重慶市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232016003

渝公網安備 500114025000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