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上午一個部門查,下午另一個部門查,現在一次檢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省時又省力!”近日,黔江區一企業負責人談起執法改革前后的變化,滿是感慨。
今年年初,黔江區司法局在走訪企業時發現,類似的“吐槽”并非個例,多頭檢查、重復執法等問題長期困擾企業,甚至部分企業因疲于應付檢查而耽誤生產。
這一現象在黔江高新區一度比較突出。高新區內包括工業、批發和零售業等7類130余家企業年均迎檢次數超10次,企業需抽調專人“全天候待命”。企業呼聲迅速引起重視,一場以“綜合查一次”為核心的執法改革就此啟動。
從“擾企”到“護企”???
改革直擊痛點
“各部門看似各司其職,實則權責交叉、重復檢查,企業成了‘夾心層’。”黔江區司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問題的癥結在于傳統執法模式中“條塊分割、協同不足”。
對此,黔江區以“減頻次、并層級、合資源、促監督”為突破口,推動涉企執法從“各自為政”轉向“貫通協同”。改革伊始,黔江區便為執法檢查戴上“緊箍咒”:全區64個執法部門全量入駐“執法+監督”數字平臺,所有檢查計劃需提前備案并整合,避免“撞車式”檢查;每月1日至20日為“企業寧靜日”,非必要不入企;在檢查頻次上做減法,對信用良好的綠碼企業(A級)實行“一次都不查”,黃碼企業(B級)僅“一年查一次”。三項減負舉措,真正讓企業從頻繁迎檢中“松綁”,專注生產經營。
從“分頭查”到“組團查”???
執法效能躍升
今年3月17日,黔江區科瑞南海制藥公司迎來一場特殊檢查——由消防、應急、環保等部門組成的“執法團”一次性完成了安全生產、污染防治、消防設施等多項檢查。“過去這類檢查要三四天,現在兩小時就搞定,還給了針對性整改建議。”公司負責人對“組團執法”效率連連稱贊。
這樣的場景得益于黔江區推出的“場景化清單管理”機制。針對工業、醫藥、食品等五大領域,梳理出安全生產、環保、消防等15個高頻檢查場景,并依托數字化平臺統籌多部門聯合行動。目前,黔江區已落地“綜合查一次”場景20個,涉企行政檢查頻次減少15%以上。
從“人海戰術”到“智慧監管”???
精準治理破難題
在黔江,執法改革不僅“做減法”,更在“做乘法”。通過調研發現,部分企業因頻繁迎檢導致生產經營節奏被打亂,而“人海戰術”式的現場檢查也存在監管盲區多、風險預警滯后等短板。
黔江依托“執法+監督”平臺,整合各部門監管數據,構建“風險+信用”多維評價體系,推動差異化監管。對高風險企業(C、D級),通過無人機巡檢、在線監測等“非現場檢查”手段實現24小時風險預警;對中低風險企業,則靈活運用視頻核查、資料上傳等方式減少干擾。此外,通過深化執法結果運行機制,每次“綜合查一次”后,牽頭部門以行業警示會、整改案例白皮書、定向行政指導等方式,向同類型企業推送高頻問題清單及合規指南,推動行政執法從重“監管”向重“治理”、從“事后處罰”向“事前預防”轉變。
“現在檢查更高效,整改指導也更精準。”科瑞南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改革后企業生產經營節奏更加順暢。
從“單向檢查”到“雙向評價???
執法溫度暖民心
執法質量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在黔江,每次檢查后3個工作日內,企業可通過《涉企檢查滿意度反饋表》對執法規范性、廉潔性等打分,區司法局按季度匯總分析并公開結果。對滿意度低的單位,通過執法監督意見書督促整改;對屢次違規者,取消評優資格并全區通報。截至目前,全區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2次,發現問題20件,問題整改率100%,企業滿意度達90%以上。“以評促改、以督促優,讓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改革推動政府職能從“重監管”向“重服務”轉變,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實踐中寫下生動注腳。下一步,黔江區計劃將“綜合查一次”場景拓展至商貿、文旅等領域,并探索“信用+執法”深度融合,讓法治化營商環境成為吸引投資的“金字招牌”。
(記者 李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