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黑溪鎮近年來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能否簡要介紹主要措施和亮點?
答: 黑溪鎮以“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為目標,聚焦“硬支撐、新底色、軟實力”三個維度,系統推進文明建設。通過投入近700萬元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創新人居環境整治機制,并依托文明實踐陣地培育文明新風。目前,集鎮首次實現高溫連晴不斷水,垃圾分類獲評全區先鋒鎮,中井河水質穩定Ⅱ類以上,“商貿集鎮”品牌效應凸顯,轄區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9.1%,文明村鎮創建成果豐碩。
問: 在夯實文明“硬支撐”方面,黑溪鎮如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答: 我們重點抓了兩方面:一是完善公共設施,建成中井河綜合治理廣場、風雨廊橋等休閑項目,硬化“四好農村路”3.87公里,拓寬省道30.8公里,新增充電樁、改造老糧站解決停車難題;二是強化環境治理,高標準改廁691戶,新建現代化垃圾中轉站和鎮級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重建2000余米,處理率達95%以上,并通過28次環保巡查確保黑臭水體清零,守護生態底線。
問: 人居環境整治如何實現長效管理?集鎮秩序提升有哪些創新做法?
答: 我們建立“月評比、季考核、年獎勵”賽馬機制,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2024年已發放“紅灰旗”5次,252公里道路養護全覆蓋。集鎮管理上,組建柔性執法隊伍,推行“引導勸說+現場整改”模式,新增趕集日專屬攤位,外包專業公司保障100%保潔面。這些舉措讓集鎮既有序又充滿活力,市場主體數量位居全區鄉鎮前列。
問: 在培育文明鄉風“軟實力”方面,黑溪鎮有哪些特色實踐?
答: 我們以四項行動為抓手:一是文明實踐浸潤,年均開展800余場宣講培訓,創新“文明積分制”和“紅黑榜”;二是榜樣引領,選樹8戶文明家庭、6名鄉賢,改革村入圍全國文明村鎮;三是移風易俗攻堅,成立7個紅白理事會,勸退“無事酒”18次,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新風尚;四是智治促和諧,通過“141平臺”“雙網格”體系化解民生事項56件,創新“訪化送議”工作法,實現99.1%矛盾化解率。
問: 下一步如何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答: 我們將聚焦三方面發力:一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供水、道路等民生工程;二是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深化人居環境整治和智慧治理模式;三是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打造“村晚”“文明小宣傳員”等品牌,通過示范引領培育新風。以更高標準為全區鄉風文明建設貢獻黑溪經驗!